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盛京摆渡
在铁西区兴工街小北三路口,有过一座叫“海洋之星”的大型洗浴城,如果往前推移87年,这里,却是一家麦香飘荡的面粉厂……
面粉厂前身
沈阳市面粉厂,其前身是建于1934年的日资企业东洋制粉株式会社奉天工场。
1934年,日本帝国主义处于侵略和掠夺的目的,开发沈阳铁西区,修建这座面粉加工厂。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东洋制粉股份有限公司,投资200万元日元,建设辽宁省最大的面粉加工厂——东洋制粉奉天工场。
1937年10月20日正式落成,10月下旬开始运转试车,11月上旬,工厂生产出“宝船”、“月琴”牌面粉投放市场,每月生产面粉2000吨,使辽宁的面粉加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。由于需要大批小麦做原料,客观的刺激的农业生产的发展。
过渡时期
1945年后由前苏联接管。1946年3月由国民党军政部接管后移交给粮食部,称沈阳制米厂。1947年10月改为联勤总部第六粮秣厂第一工厂。
沈阳解放后,在这个工厂的基础上,充实改建成为沈阳市面粉厂,国民党反动派对该厂归还人民恨之入骨,逃跑后曾派飞机轰炸面粉厂,以达到破坏生产、反对人民的目的。轰炸不但没能影响生产,反而更加激发了工人护厂合抢修加工机器的积极性。
面粉厂长在“钢铁”老大哥厂矿堆里,很有点阳春白雪的味道,是当年兴工街上的一道独特风景
走向新生
解放沈阳解放后,人民政府接收改名沈阳市面粉厂。面粉厂回到了人民的怀抱,使老厂焕发青春。1949年,在党的领导下,面粉厂职工仅用20多天时间修复了机器和厂房,修通了铁路,填平了弹坑,面粉车间又恢复了生产正常生产,保证了市场供应,为巩固后方支援前线做了贡献。
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全厂为支援前线,日以继夜地增产面粉,同时还加工出炒面12904吨,为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,受到沈阳军区的表彰。
发展之路
1975年开始,工厂对设备逐步进行全面改造,新建了园筒仓,更换了机组,使面粉的日产量提高到500吨,占全市五个面粉加工厂日总产量的三分之一,产品质量也居全市首位。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为适应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的需要,1982年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,由过去仅能加工标准粉、普通粉全部改为加工精粉和上白粉,并建成了一个面包加工车间。这一改革,不仅每年创造利润八百万元,而且还为居民食品结构的改变做出了新贡献。
八十年中期以后,为适应适应人民物质生活不断的提高的需要,面粉厂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革,由标准的次粉联产生产工艺改为精粉和次粉联产工艺,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,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实现了“上白粉”生产,并成为沈阳市人民的主食之一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座老牌的面粉加工企业,完成了历史使命,告别了变身商业街区的兴工街,与这条街上的啤酒厂、轧钢厂、锅炉厂、低压开关厂、水泥机械厂等,统统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……
(借鉴铁西政协文史、“公怀之号”等部分资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