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盛京摆渡
九十年代,每到夜晚十点来钟,铁西区北四中路上,常常聚着一群男人…… 当年,橹哥在铁西工作时,晚上由东往西骑车回家,天天能看灯泡厂门前这一景。由于灯泡厂上夜班的女工多,晚间接媳妇或对象下班的男人,五三成群地提早包围在灯泡厂门口两侧。路灯下,“护花使者”们在路边抽烟,或骑跨在自行车上,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,人乌乌央央的,不知道的,还以为这里发生什么事啦! 那时这个厂子职工有3000来人,女工占了八成,她们大多上夜班,晚间下班怕不安全,才有这么一景! 来,有关灯泡厂的正史,且听橹哥慢慢道来——
在改革开放初期,全国共有30多家中大型的光源企业,都隶属于国家轻工部管理,如:上海灯泡厂、沈阳灯泡厂、广州灯泡厂、亚明灯泡厂、重庆灯泡厂等等。其中,沈阳灯光厂在东北地区光源企业中一枝独秀,撑足了大东北的脸面!
沈阳灯泡厂始建于1937年,原名为日本侵华时建立的”“东京芝浦电器株式会社奉天工场”,解放后,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业局接管,定名为“电器制造灯泡厂”,位于铁西区北四中路10号,后来,将哈尔滨灯泡厂和辽西灯泡厂先后并入。
1953年,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领导,厂名为“国营沈阳灯泡厂”,1960年,又归辽宁省机械工业厅无线电仪器仪表局领导,1966年,分化出“沈阳灯泡厂”“辽宁电子管厂”两个企业,分别生产灯泡和电子管,两年又合并成一个厂,叫“辽宁八一五灯泡厂”。
1971年划归沈阳市第一轻工工业局日用电器公司领导,随后,又恢复为“沈阳灯泡厂”……
1981年,完成了H24吹泡机工程,此举极大提升了质量,到1982年灯泡综合合格率跃居全国第一,1983年勇夺国经委“飞龙杯”。1984年,引进国外灯头制造、钨丝制造新技术,生产逐步走向自动化道路。
尽管部分技术先进了,但有的岗位还是很辛苦的——
沈阳日报文艺部主任胡中惠曾回忆:1976年,当时我在位于铁西区北四路与贵和街交界的八一五灯泡厂上班,是车工。
这是一座日伪时期就有的老厂,17岁的我刚刚报到就被繁重的生产劳动惊呆了。过去从书本上读到“汗如雨下”一词,颇为不解,怎么会呢?在灯泡厂,我真的看到了汗如雨下的场面:工人师傅用铁管从吐着火舌的炉口将玻璃原料取出,再到模子前一口气一口气地将灯泡的泡皮吹走。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下,每挪动一个脚窝,脚下就一片汗水。这些,无疑是当时沈阳工厂的一个缩影。
由于热,工厂的浴池一般24小时开放。另外,橹哥还记得,在九十年代中期,灯泡厂的浴池,休息日对外开放,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居民,提塑料筐去洗澡。
新华社公布的一张照片,记录了灯光人的欢乐——1972年,沈阳灯泡厂的职工杨兴业,装上了”中国人工喉“,高兴地与亲人通话报喜。尽管是摆拍,但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喜庆。
90年代的市场竞争中,作为微利企业的灯泡厂,于1998年转制成立“东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”。但是,在2005年,因历史包袱过于沉重,企业选择退出市场,一座成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厂,拉闸息灯,彻底从中国大型电真空综合企业的历史舞台上消失……
当年的护花使者和花们,如今可都安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