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盛京摆渡
这是1989年,俯拍沈北粮库的图片,虽然十分壮观,但是在沈阳,最有名的粮库,却不是它,而是铁西的沈阳市第一粮库!
当年,沈阳市第一粮库声名赫赫,不仅是全市规模最大、建库最早、门类最全的一个粮库,而且在东北地区挥发了粮油储备的重要作用。当年,走在卫工北街,离老远就能看到一库里那两根蓝白横条纹的大烟囱。现在北一中路上,还有沈阳市粮食物流中心和盐业公司。
寻根溯源,来头不一般——1939年,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华战争的需要,在沈阳铁西区的保工街,占地六十多万平方米,建起了一个“日本关东军720仓库”,用以储存粮食等军需物质,这就是现在沈阳市第一粮库的前身。
1945年抗战结束后,苏军进驻沈阳,当时曾一度混乱。场内物资被工人及附近百姓搬运一空,场内重要机器被苏军拆走一部。1946年春,国民政府接收这里,充作沈阳第二粮库,后正式成立粮秣厂。
1946年4月,有国民党军政部接收,为联勤总部第六补给区第六粮秣厂。
但是, 在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期间,这座粮库几易其名,国民党接收这个粮库时,“院里的房舍和仓库全被破坏,门窗全毁,连地板也被人起走了”。尽管国民党吹嘘说,只用了两个来月的时间整理,使库容大有改变,但直至一九四七年,全库才储存小麦、大豆等粮食820万斤。到解放前夕,粮库空虚,院内野草丛生。
沈阳解放后, 由东北粮食总局接收,组建沈阳粮秣厂和直属一库。1953年划归沈阳市粮食局改为市粮食公司第一粮库,逐渐形成综合性粮油加工储存企业。同时,它也获得新生,新建了立筒仓、铜板仓、钢板仓、席围仓,排序有序。有高大宽敞的百米栈棚。火车可直接推进装卸。一次装卸55节火车皮。有两条、五道专用线。由大成站直入库内。
它的储藏量可达十五亿公斤,能够百万人使用一年。可供当年沈阳居民总供应量的70%。每到新粮入库季节,库院内车水马龙,异常繁忙。调出调入粮食高峰时,每月进出的火车达620多节,汽车6000多辆。
当年驾驶拖拉机的农民在交售公粮之场景
沈阳市第一粮库是集粮食收购、储存、加工、商贸为一体的大型粮食企业,当年,联合国粮油考察团来沈参观时,,称这个粮库是“亚洲第一大粮库。”
历史印记
(本期部分内容参考了“公怀之号,感谢宋昊鹏 张黎明等前辈)
来源 | 综合网络
版权 | 归属于权利人
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盛京摆渡